瞬返佣网,最权威的恒指期货、原油期货、国际期货返佣网站

在线客服      客服QQ:1371754032
您的当前位置: 瞬返佣网 交易策略

医疗机器人应用扩围,距产业爆发还有多远

2021-05-31     339

两年前,医学博士王建华就开始把工作生活重心放在研发医疗机器人上。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初级阶段的医疗机器人以辅助为主,例如医疗物资配送、消毒、导诊、影像学诊断、辅助手术等,但他研发的机器人希望能够部分或全部替代医生护士的工作。

“未来,医疗机器人将与人体进行组合,进入‘半机半人’的阶段。这是一条相当复杂的产业链,核心部件还要与供应商进行合作设计。”他补充道。

与王建华初见雏形的概念设计不同,国内已实现商用的医疗机器人产品,大多已有多年相关领域的经验积累,其中有工业机器人制造商转而布局医疗机器人的,也有在该领域坚守十多年,终于拿证并在临床应用的。

在2020年这一分界点,疫情使得外科手术机器人售卖接近停滞,却让与防疫相关的医疗服务机器人一时成为医院配置的热点。随着市场教育的逐步深入,未来,医疗机器人将能够触及医疗健康产业链几乎全部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加速扩围

一般来说,根据应用场景和使用方式可以将医疗机器人分成四大类,即医用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辅助机器人。

据了解,全球最早的医疗机器人是1983年加拿大研发出的Arthrobot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应用在手术领域。而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控制、视觉定位和远程交互功能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于2001年完成。

发展至今,国内的医疗机器人已与国际顶尖医疗机器人同台竞技。2021年5月的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国内厂家展出了植发机器人、实验室机器人、配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不同场景的应用。不仅如此,一家企业内,研发出多个应用场景的机器人的现象也逐渐增多,以此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例如,北京柏惠维康科技有限公司在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之后又推出了口腔手术机器人,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在有过良好市场教育后,医疗机器人成为机构投资和企业布局的重点,无论是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还是医疗服务机器人,应用领域都在不断扩围。“找到未被满足的需求”成为药械企业探索的重心。

河北赫普诺科技有限责任总经理刘世听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道,公司最开始是代理大型工业机器人的企业,2020年3月后,陆续推出了测温、导诊、消杀等医疗服务机器人,且所有核心部件都已实现国产。未来还会涉及骨科手术和传染病方向的医疗机器人。

有观点认为,医疗机器人的发展从“偏科”慢慢转向“全面”发展。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27日,我国在业/存续“医疗机器人”相关企业3.75万家。从年新增注册趋势来看,2019年新增4946家,2020年新增1.27万家,2021年至今新增6391家。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以8269家、4447家、3199家位列前三。

随着资本推动和企业纷纷布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医疗机器人仍会是市场关注的重点。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6年,国内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1亿美元。

于风口处静候产业爆发

在道彤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孙琦看来,医疗机器人产业的系统性投资机会值得期待。当前布局仍然不晚,但同时需要耐心和信心。从产品形态来看,小型化、专科化、智能化将是手术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是必然趋势。

“手术机器人的意义主要在于精准、微创,能够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性损伤,缩短学习曲线,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史陶比尔中国区总负责人章月皎同时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产业爆发至少还有3~5年,其间产品会不断改进和优化。从行业供给的角度,目前手术机器人处于风口,吸引了大量的资金,但持续下去会有一定泡沫。不过,资金的泡沫一定程度会推动行业发展,通过市场的淘汰机制使产品更加契合临床需求。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发布报告称,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全球大概有3.75亿人口将面临重新就业,其中中国占1亿。在医护人员(医生、护士、医师助手、药剂师、理疗师、保健员、保育员以及保健技师)大类中,中国的岗位需求将增长122%。

有些工作难以实现自动化,尤其是照顾类岗位(医生、护士、高级护理),无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有大量的人力需求,这显然是受全球老龄化的影响。

在无法实现自动化的同时,面临岗位需求的快速增长,将为医疗机器人提供医疗辅助服务释放更多空间。刘世听表示,由于政策鼓励建设智慧医院,医院采购导诊和消杀机器人较多,公司的产品未来计划出口印度。在刘世听看来,2~3年以后,消毒和导诊机器人产业会出现爆发态势。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以及未来医护人员严重缺乏的大背景下,智能化的医疗机器人将成为解决供需不平衡的最重要的解决方案。过去4年,中国的医疗机器人市场差不多增长了10倍,远高于全球平均增速。医疗机器人市场是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孙琦曾在公开场合表述道。

柏惠维康创始人兼CEO刘达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手术机器人领域不存在弯道超车,而是“直道超车”,也不存在所谓的“黑马”,因为每一款产品的面世都需要经历10年以上的研发周期。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中国医疗机器人企业上市情况来看,截至2020年8月21日,申请科创板的中国医疗机器人相关企业有31家。

从中国市场医疗机器人产品价格来看,国产医疗机器人价格稍低于进口医疗机器人价格。其中,手术机器人、配药机器人和胶囊机器人价格较高。

有资料显示,从产业链结构上来看,医疗机器人产业链非常庞大,上游为原材料、功能零部件以及核心零部件构成,其中核心零部件主要由伺服电机、传感器、控制器、减速机组成;产业链中游则是医疗机器人本体制造以及系统集成;产业链下游为设备代理商、各级医疗机构等,主要应用场景为手术、护理、康复、移送病人、运输药品等。

尽管目前机器人厂家的核心零部件多为进口,但有企业向记者透露,核心零部件正在研发突破中,目前在稳定性和性价比方面还与国外厂家有一定差距。不过,实现国产,指日可待。

多变环境下遇现实障碍

随着天智航(688277.SH)的上市,也给了投资机构很大的信心。然而在产品应用端,手术机器人的销量仍不高。整个医疗机器人行业的装机率和开机率的矛盾也始终存在。

熟悉手术机器人行业的从业者董志新向第一财经记者点明了机器人在临床上存在的现实困境,医院配置手术机器人首先要有一定的支付能力,而动辄千万元的手术机器人因价格昂贵很难实现规模化应用。实际上,这类手术机器人在解决医生手术能力固有痛点的情况下能发挥最大效用,尤其适合较低年资医生和低线城市医疗机构医生,而低线城市市场支付能力达不到。结果就导致手术机器人的销量主要集中在顶级医院。

孙琦表示,随着未来手术机器人手术的普及,更多中高难度手术可以在下级基层医院有更高的渗透率,意味着更多病人得到治疗,也意味着更多机器人相关的器械耗材的成长空间。另外,定制化的机器人耗材导致的高重置成本,有助于对冲耗材集采的政策影响。

在患者的手术费用层面,手术机器人没有纳入医保会大大增加患者负担。这些都已成为手术机器人推广中的阻碍。此外,日间手术和商保的应用将能加速行业的发展。也因此,有多名业内人士表示,或许,产业爆发期会提前到来。

在行业被看好的同时,种种细节问题也在同步暴露。由于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周期长,前期产量低,在关键部件方面,供应商合作设计的意愿并不大,企业采购回来的产品还需要进行二次设计。

而刘世听遇到的,则是医疗服务机器人检测标准的问题。他告诉记者,由于对消杀机器人的检测设备还需要有病毒等内容物,只能由国家来生产制造,而现阶段并没有这类检测设备的出现,也就无法确保相关医疗服务机器人产品的合规。而对于医院内部,这类检测设备的需求是十分明显的。

人才问题是医疗机器人领域最为关键的难题。目前,国内医疗机器人技术重点研究单位有天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上海交大自主机器人实验室、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南开大学机器人与信息自动化研究所等。

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是解决人才短缺的重要途径,从而实现产学研医多方融合发展。医疗机器人的火热带动了行业内对医疗机器人相关的复合型人才的争抢。董志新认为,平台多年的积累,产品不断迭代。培养了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人才流动是必然的。

中宏国际健康产业创始人郑荣昌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忆到,大约10年前,参考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经验发现国内医疗机器人领域人才非常少的问题。中国的科技制造产业链全球先进,但是创新研发人才严重不足。还好,教育部办公厅下发通知,正式公布了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上海交通大学等12家学校名列其中,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人才培育和储备。

而王建华现已陆续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授权,他将择期向风险投资基金提交商业计划书。他告诉记者自己非常有信心,实现从产品设计到工程样机,直至小批量试产。

(文内王建华、董志新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