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返佣网,最权威的恒指期货、原油期货、国际期货返佣网站

在线客服      客服QQ:1371754032
您的当前位置: 瞬返佣网 交易策略

监管趋严通胀交易退潮 机构大幅削减大宗商品头寸

2021-06-02     477

原标题:监管趋严通胀交易退潮 机构大幅削减大宗商品头寸 来源: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

全球通胀交易热正悄然降温。

彭博社统计发现,在彭博商品指数追踪的23种大宗商品里,本周对冲基金持有的20种大宗商品净多头头寸持仓出现去年11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其中,对冲基金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的玉米期货净多头持仓出现连续六周下滑,跌至去年12月以来最低值,豆粕期货的净多头持仓则减少约50%,此外,对冲基金还减持约7%天然气净多头头寸,令净多头持仓降至过去6周以来的最低水平,Comex铜净多头头寸也降至过去10个多月以来最低水平。

在对冲基金MKS PAMP分析师Sam Laughlin看来,这背后,一方面是对冲基金认为中国遏制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的举措,正令全球大宗商品未来涨势受到极大限制,另一方面他们也担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正触发日益严峻的通胀压力,令各国加快收紧货币政策步伐,同样令大宗商品上涨变得难以维系。

“近期我们已削减了逾60%大宗商品净多头头寸,从铁矿石到铜铝,从大豆到玉米,一个都没放过。”一家华尔街大宗商品投资型对冲基金经理指出。目前他们迟迟没有减仓的,只剩原油期货。原因是他们认为欧美国家正放松社交限制正令原油需求得到进一步提振,加之市场普遍预期OPEC+未必会迅速转向增产,因此他们仍保持此前的原油期货多头头寸押注原油价格进一步上涨。

他强调,原油期货是一个“例外”。毕竟,对冲基金的通胀交易已实现预期收益目标,面对各国持续加大力度打击大宗商品炒作行为,“落袋为安”将是更明智的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对冲基金仍不死心——他们正押注美国政府持续加码财政刺激计划将带动大宗商品需求持续回升,令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趋势得以延续。

高盛大宗商品主管Jeffrey Currie近日发布报告认为,中国遏制举措令大宗商品价格回调,可能是一个明显的买入机会。原因是未来欧美国家经济复苏可能会带动大宗商品需求持续增加,令下半年众多大宗商品仍维系当前供需趋紧的状况。

“但是,多数对冲基金不愿再冒险了。”上述华尔街大宗商品投资型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目前多数对冲基金认为,目前通胀交易该赚的钱已经赚到了,若再继续押注通胀交易与大宗商品价格飙涨,将遭遇高风险低收益的状况,很可能令自己回吐此前的投资回报。

监管趋严驱动对冲基金落袋为安

一位华尔街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经理也向记者表示,自中国采取措施遏制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起,他所在的对冲基金一直在削减大宗商品净多头头寸。截至目前,他们在过去两周削减了逾40%的铜铝、农产品期货净多头头寸。究其原因,中国采取的遏制措施正令大宗商品价格回归正常估值。

“多数对冲基金心里都清楚,通胀交易火热的根本原因,是投机资本持续涌入与美联储延续极其宽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提升效应。目前铜铝等大宗商品品种迭创历史新高,早已脱离了全球经济增长基本面。”他指出。近日他所在的对冲基金通过市场调研发现,随着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市场供需关系正日益脱节——各国众多下游企业纷纷减少了原材料采购力度,导致某些大宗商品变得有价无市,高价格泡沫随时可能破裂。

记者多方了解到,越来越多对冲基金纷纷削减大宗商品净多头持仓,还在于他们嗅到监管趋严的“风声”。

一位华尔街事件驱动型对冲基金经理告诉记者,近期他听说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已着手调查对冲基金是否参与当地大宗商品投机炒作,其中是否存在扰乱金融市场与内幕交易行为。

“这些传闻带来不小的威慑力,一些对冲基金闻讯迅速结清手里的大宗商品多头持仓,避免被这些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视为打击对象。”他透露。这导致越来越多对冲基金采取落袋为安的交易策略。毕竟,押注通胀交易也令这些对冲基金都超额完成收益目标。

记者多方了解到,通胀交易令众多对冲基金收获逾20%的投资回报,早已超过他们此前预设的10%-15%投资回报率。当越来越多国家对大宗商品投机炒作行为加大监管时,他们干脆选择获利离场。

“持有类似想法的对冲基金不在少数。”这位事件驱动型对冲基金经理表示,“如今对冲基金大幅削减各类大宗商品净多头持仓,更像是他们在上演‘胜利大逃亡’的大戏。”

宽松货币政策已成“奢望”?

通胀交易“退潮”,似乎未能令多国货币政策“松口气”。

5月31日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显示,德国5月份CPI同比增速初值为2.4%,创2018年11月以来最快增速。其主因是能源价格同比上涨约10%。

6月1日,欧元区发布最新通胀数据显示,5月份欧元区CPI同比增长2%,同样创下2018年11月以来新高,达到欧洲央行设定的通胀目标水平2%。

在Sam Laughlin看来,这可能导致德国等欧盟国家向欧洲央行施压,要求后者尽早收紧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胀压力。

“尽管美联储等国家央行一直认为通胀压力升温可能是短期现象,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越来越多国家民众已感受到物价上涨压力,要求政府提升利率的呼声正在增强。”他指出。尤其是疫苗接种顺利推进令越来越多欧美国家重新开放经济,导致服务行业物价进一步提升,令民众日益感受到各类生活服务开销增加的压力。

记者注意到,鉴于通胀压力持续升温,越来越多国家正释放收紧货币政策的信号。

此前,新西兰央行预计官方现金利率(OCR)将在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上调,到2022年9月上调至0.49%,到2024年6月则进一步上调至1.78%。

英国央行委员弗利葛指出,没有迹象显示通胀上升的尾部风险有所增加,但需要货币政策进一步进行经济模拟,确保在经济增长时不出现过度通货膨胀。他预计英国央行首次加息可能会发生在2022年,之后会进一步适度收紧。

对冲基金Axiom策略分析师Gordon Johnson则表示,鉴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向消费终端的传导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当前通胀交易退潮不会立刻逆转通胀升温局面。未来一段时间,越来越多国家央行都不得不将抗通胀列为货币政策的优先目标。

前述大宗商品投资型对冲基金经理透露,部分嗅觉敏锐的对冲基金已调整投资策略,从原先的通胀交易转向押注全球收紧货币政策,赚取新的通胀红利。(21世纪经济报道 陈 植)

大宗商品总体上行空间

和投资机会料已不大

首日累计4.3万人次围观,“券商一哥”中信证券2021年资本市场论坛都讲了啥?

6月1日-4日,中信证券2021年资本市场论坛于南京举办,并于线上同步直播。在首日的主论坛上,来自宏观、大类资产、A股及海外策略等研究领域的首席分析师对下半年宏观经济、海内外投资策略进行深度剖析。

中证君在中信证券官网的直播平台上看到,截至6月1日17:00,当日线上观看人次已达4.3万次。

PPI难以向CPI传导 经济发展呈五大趋势

“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判断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说,“中长期看,中国经济呈现积极的发展趋势;短期而言,经济则展现出一种韧性和活力。”

对于下半年经济如何走,诸建芳认为,通胀走势是影响下半年经济运行非常重要的变量。“我们判断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负面影响是可控的。”诸建芳分析称,全球供需错配的格局将有所改善,同时全球流动性环境将在临近年末时出现边际变化,再加上部分工业品受国内供给因素所推动的上涨趋势难以持续,未来政策会在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和避免价格快速上涨的负面影响之间寻求一个平衡,预计PPI在5月或6月达到高点,之后便有所回落。

“PPI向CPI传导还是有困难的。”在诸建芳看来,尽管CPI中枢将会逐季抬升,但相对温和可控。

对于货币政策,诸建芳预计下半年将维持松紧适度,政策利率大概率不会发生变化,制造业投资、服务性消费、商品出口三个积极因素将推动经济稳中加固。

在诸建芳看来,除了短期的经济表现外,中长期的变化趋势更值得关注。诸建芳梳理了中国经济的五大趋势性变化:

一是中国制造业在规模优势的基础上逐渐呈现出技术优势。

二是服务业以结构升级助力提升劳动收入和全要素生产率。

三是产业链的竞争力成为左右出口趋势的决定性力量。

四是地方政府行为从更重基建转向更重产业。

五是总量政策操作从“逆周期”向“跨周期”转型。

A股是新兴市场的核心资产

对于市场较为关注的A股市场走势,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秦培景表示,A股下半年将进入慢涨“三部曲”中的共振上行期,且四季度空间更大。

秦培景表示,疫苗接种率稳步提升,全球经济将从错位复苏走向共振复苏,大宗商品供需矛盾缓解,通胀预期扰动高点已过。在国内政策“不急转弯”的同时,密集落地的创新、绿色、共享等高质量发展政策将成重要看点。

下半年宏观流动性外松内稳,预计美联储今年不会下调购债规模,国内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信用周期缓慢下行,判断不会调整政策利率;市场流动性依然充裕,银行间利率水平稳定,A股相对配置吸引力依然较强。预计下半年A股净流入资金规模达到2200亿元左右,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外资流入或继续超预期。

中信证券提供的材料具体分析称,各类投资者下半年资金净流动预测如下:

1.外资方面,人民币汇率先强后弱,A股在新兴市场中的配置价值依然明显,预计北向资金净流入超1700亿元;

2.私募基金仓位已偏高,继一季度规模激增后,预计净流入规模1400亿元;

3.险资和银行理财子公司一季度小幅减持,后续将恢复小幅流入的节奏,预计下半年净流入1500亿元;

4.市场企稳下公募基金新发回暖,存量赎回稳定,预计净流入1100亿元;

5.产业资本基于较大的解禁规模继续净减持,但诸多一级半资金也会流入托底,预计下半年流出1200亿元;

6.今年IPO发行规模与去年接近,下半年预计为2300亿元。

综上所述,预计2021年下半年A股资金净流入规模约2200亿元,三四两个季度净流入分别为600亿元、1600亿元。

在秦培景看来,A股下半年盈利有韧性,“A股依然是新兴市场股市的核心资产,这一点不会因为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而改变。”

配置上,秦培景建议淡化周期思维,重视长期空间和估值弹性。三季度聚焦高成长品种,包括新能源、科技自主可控、国防安全和智能制造;四季度增配大消费板块,包括电商、品牌服饰、美妆日化、可选耐用品等。

股债均衡 低配商品

对于下半年的大类资产配置,中信证券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建议,要股债均衡,低配商品。

明明认为,大宗商品总体上行空间和投资机会料已不大。

具体而言,下半年全球经济复苏不断推进,预计油价中枢中长期仍将上行,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或将高位震荡。3月以来,决策层持续关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并已经出台保供稳价措施,同时打击囤积居奇和投机炒作行为,黑色系商品政策风险不容忽视。

贵金属方面,明明表示,美元实际利率重回低位区间,但疫情以来美联储等全球主要央行扩表抬升金价运行中枢,预计金价将在较小范围内震荡,黄金配置性价比中性。

对于权益资产,股票市场结构优于总量,看好小盘成长、高端制造和可选消费。

“在广义流动性仍处收缩阶段的情况下,权益资产压力仍存,因此建议下半年股债大体均衡配置。”明明表示。

港股新经济增长“成色”将经受检验

“‘再通胀’交易主导了上半年的全球金融市场,包括港股。”中信证券首席海外策略分析师杨灵修表示,疫情下的流动性宽松导致港股“新经济”的估值抬升,“潮水”退去后,其增长能力将经受检验。

杨灵修指出,短期看,当前海外供给恢复弹性相对较小,在经济复苏向好、需求十分旺盛的背景下,出口中的化工、有色、消费电子等海外业务占比较高的行业将保持较高景气。

从更长维度看结构性机会,杨灵修表示,“高端制造”和“消费升级”将是高增长的两个最重要方面。“高端制造”中,具备持续高质量资本性支出能力的公司景气将长期持续;短期受益于服务性消费复苏的休闲服务行业,以及消费升级下的“新消费”板块具有较强业绩确定性。(徐昭 周璐璐  中国证券报)

市场监管总局:定期监测铁矿石、钢铁

煤炭、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今年以来,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引起社会关注。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1日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关情况进行回应,表示将严查哄抬炒作行为。

在当天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负责人陈志江表示,今年以来,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一些品种价格连创新高,但总体来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在疫情冲击后,中国经济快速恢复背景下出现的阶段性上涨,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发展持续稳中向好的趋势。

“价格上涨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影响比较大,当前中国经济恢复还不均衡,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元气尚未完全恢复,消化涨价能力比较弱,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差。在上游涨价快、下游提价难‘两头挤压’下,经营压力与风险也在逐渐加大。”陈志江表示。

针对近期原材料涨价对中小微企业带来的影响,中国官方高度关注,多次召开会议,要求研究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的问题。

陈志江表示,针对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密切跟踪价格走势,加强预警分析,定期监测铁矿石、钢铁、煤炭、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形成每周分析报告,并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监管。

陈志江表示,下一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持续释放强监管的信号,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一是持续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分析,二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哄抬价格、价格串通等价格违法行为,维护好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三是联合有关部门开展调研,实行联动监管,保障中小微企业的合法权利,四是抓好对中小企业纾困减负、降费政策落实,缓解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中小企业造成的不良冲击。(中新社 陈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