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报道 | “定制化”新能源车险出台:“三电”“自燃”均已纳入保障
近日,600万新能源车主翘首以盼的车险专属条款终于落地。
历经四个月的征求意见,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于12月14日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下称“《条款》”),险种包括车损险、三者险、人员责任险3个主险和13个附加险。
财经网金融了解到,对比传统车险,此次发布的《条款》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系统构造、使用场景、风险因素进行产品升级,保障范围覆盖了新能源汽车常见的自燃、电池故障、充电故障等问题。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表示,按照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示范条款费率切换时间,此后,所有新保和续保的新能源汽车,将统一适用新能源《条款》承保,不再与非新能源机动车共同适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机动车商业保险示范条款(2020版)》。
定制化主险:自燃、“三电”等常见问题均可保
在公告中,保险行业协会表示,相较于传统车险,“定制化的保险责任”是此次《条款》最大的特色之一。
由于新能源汽车以动力电池作为储能装置、车辆辅助设备延伸至充电设施,在车辆使用过程中,除了传统的交通意外风险,动力电池起火、爆燃引发的重大事故会构成新能源汽车独有的新风险因素,也就是日常新闻中的新能源汽车“自燃”。
财经网金融注意到,新发布的《条款》中,新能源汽车的“自燃”问题已被纳入主险之一的车损险保障范围。
《条款》在车损险保险责任中规定,被保险人或被保险新能源汽车驾驶人在使用被保险新能源汽车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含起火燃烧)造成被保险新能源汽车车身等设备的直接损失,保险人依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除“自燃”问题外,新能源车险理赔中常见的“三电”纠纷也被纳入了车损险的保障范围。
财经网金融了解到,过往的传统车险理赔范围并不包含电池等配件,但对新能源汽车来说,“电”却是核心。
电池及储能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其他控制系统,俗称“三电”,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成本约占整车成本的60%,维修工时费和配件费用高,且缺乏行业统一标准,常有维修店“坐地起价”。
传统车险规则下,“三电”问题的纠纷使得新能源车主的理赔难度远高于传统燃油车主。
而在新发布的《条款》第6条中,保险行业协会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电池及储能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其他控制系统,及所有出厂设备的损坏均在车损险保障范围内,从制度上“定制化”保障了新能源车主的权益。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广受诟病的电池衰减问题并不在新规的保障范围内:《条款》中,车损险的责任免除条例明确规定,车辆的自然磨损、电池衰减、朽蚀、腐蚀、故障、本身质量缺陷造成的费用,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
多元化附加险:充电桩、外部电网问题均可赔
财经网金融注意到,此次发布的《条款》所涵盖的内容除了3项主险外,还包括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自用充电桩损失保险、车轮单独损失险等13项附加险,涉及主体包括外部电网、充电桩、车上货物等。
可以说,《条款》的13项附加险几乎覆盖了新能源汽车的所有使用场景。
保险行业协会表示,此类附加险充分结合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特点,如《自用充电桩损失保险》及《自用充电桩责任保险》,涉及范围既涵盖本车损失,又包含充电桩等辅助设备自身损失以及设备本身可能引起的财产损失及人身伤害,“这是车险首次承保车外固定辅助设备,是车险领域内的一次创新和探索。“保险行业协会称。
同时,财经网金融梳理发现,《条款》的附加条例对新能源汽车理赔纠纷中的常见情形都有了明确的界定。
外部电网故障导致的损失怎么办?充电桩漏电怎么办?自然灾害导致的充电桩损坏,人为偷盗导致的充电桩丢失,又该怎么办?
依照新规,若被保险人的符合充电设备技术条件、安装标准的自用充电桩,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被盗窃或遭他人损坏导致的充电桩自身损失,保险人需在保险单载明的本附加险的保险金额内,按照实际损失计算赔偿;若因外部电网故障导致被保险新能源汽车的直接损失,保险人同样应当依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结合新能源汽车充电过程中的风险,设计《附加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承保由于外部电网输变电故障、电流电压异常等导致的车辆损失,可以通过保险机制,分散风险。这是人性化的保险保障。”保险行业协会称。
市场前景广阔车企争夺“入场券”、头部险企或更具竞争力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近年来,新能源车险的保费规模也在持续上升。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6月,全国机动汽车保有量为2.92亿,新能源汽车保有量603万,占比2.06%,而在2015年,这一数据仅为0.34%。
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葛玉翔在研报中指出,2021年新能源汽车保费规模或将达348亿,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为4.2%;未来,新能源汽车保费预计在2025 年达到1,543亿元,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为 15.7%。
这样一片蓝海,对具备数据优势的车企和渠道优势的险企来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远有美国的特斯拉高调宣布进军车险市场,近有广汽、上汽先后成立保险及保险销售公司,财经网金融注意到,不少车企已经抢先展开对保险赛道的布局。
据财经网金融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5家新能源车企通过多种方式拿到了保险赛道的“入场券”:其中,吉利控股入股合众财险、小鹏汽车成立了保险代理公司、特斯拉在中国成立保险经纪公司,而宁德时代则选择和中国人保合作,进入新能源车险市场。
车企的入场对保险公司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线下线上车险业务系统搭建所需的高昂成本使得大多新能源车企仍会选择和保险公司合作。”葛玉翔称,“保险公司需要在把握现存基础设施建设优势的同时,通过与新能源车企、出行平台等多方共享数据,达到降低赔付率、减少保险欺诈,提升风险识别能力。”
同时,葛玉翔分析称,在未来新能源保险赛道的角逐中,相较于中小型险企,头部险企或具备更大的优势。
“当前新能源车险的赔付率普遍超过85%,行业面临较大承保亏损压力。中小公司因定价能力较差,客户筛选能力较弱;头部公司凭借自身在定价、客户储备和厂商合作能力的天然优势,基本保持承保盈亏平衡。”葛玉翔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