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连载之《大宗商品市场定价机制及影响力因素研究》】PTA期货是我国现货贸易的定价基准
1
提升定价效率,实现稳定经营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具有连续性、公开性和预期性的特点,能够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先于现货市场做出判断。借助这一特点,PTA上下游企业普遍利用期货价格开展基差交易。在该模式下,买卖双方仅需商定基差,有效减少分歧,解决“跌价不敢买”“远期不能卖”“高价不好卖”的难题,进而提高定价效率、降低谈判成本,实现稳定经营。
杭州忠朴统计数据显示,PTA95%以上的现货贸易量是通过开展基差交易完成的。此外,长约货也逐渐突破现货均价合约模式,进入基差合约时代。龙头企业逸盛石化年度合约的30%可由买家自行选择基差点价,福海创与下游客户直接签署月度现货基差合约,贸易商与期现商之间也陆续签订了基差合约。
在基差交易的基础上,PTA贸易商和期现公司结合期货套保操作,创新发展了“后点价模式”,实现了卖方卖高价、买方买低价的双赢。随着产能持续扩张,加工费维持低位水平,PTA绝对价格和基差波动幅度不断扩大。期现公司在现货撮合过程中持续推广后点价模式,收效良好。上下游客户均与期现公司约定好点价基差、最晚点价时间和暂定的先行交割价。点价期内,买卖双方可先行与期现公司开展货物交收;卖方在期货价格走高时、买方在期货价格走低时再开展实际点价,进行货款结算。在该模式下,买卖双方用时间换取利润,进一步提升了定价效率,达到稳定经营的效果。
2
优化库存管理,调节产业供需
价格是大宗商品供需关系变化的指示器,在商品交换中承担着经济调节和资源配置的职能。PTA上下游企业利用期货发现远期价格的功能择优购销,优化库存管理,调节产业链供需关系,收效良好。
一方面,缓解实物库存压力,降低价值波动风险。近年来,受疫情及内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影响,PTA上下游开工节奏错配,导致部分时间段内现货库存高企,库存价值缩水风险较大。极端行情下,生产企业手中的PTA存货由“香饽饽”迅速变成“烫手山芋”,销售压力大增。面对市场形势的快速转变,许多PTA生产企业选择通过期货市场择优价位卖出,锁定了远期销售,有效地缓解了库存压力。另一方面,建立虚拟库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PTA期货上市后,聚酯企业通过买入远期合约将原料的实物库存转换成虚拟库存,既降低了存货成本,又保障了连续生产。目前,下游聚酯行业原料的平均库存时间已从15至20天缩短至4至7天,促进了产业资金和资源的流转。
3
管理市场风险,助力保供稳价
期货的经济功能是预先发现商品价格,提前为商品保值。近年来,面对国际政治关系不稳定、经济波动及疫情影响等因素造成的供应“梗阻”和市场风险,PTA上下游企业充分利用期货价格稳定原料供应、锁定成本收益,熨平价格波动风险,保障生产经营有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下游聚酯企业减产、停产,PTA需求锐减。PTA长约客户要求减供,造成短时间内约7万吨的社会库存积压。以恒力石化(600346)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利用期货点价消化减供库存,实现错峰避开价格低谷、管控产销平衡的良好效果,避免了现货交易可能发生的价格战。
2021年二季度末,PTA加工费偏低,生产厂家停产检修集中,主力供应商削减了30%~50%的合约量供应,导致部分下游企业原料短缺。6月初,浙江某聚酯企业预计当月原料缺口为1000~2000吨,利用期货市场点价进行现货采购。最终,该企业不仅保障了生产原料供给,还实现了低价采购,节省采购成本63元/吨。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