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
3月17日,哪吒汽车发布了车型价格调整说明。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供应紧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售车型价格从18日0:00开始上涨。奇瑞新能源、小鹏汽车等汽车公司最近也提高了价格。这一轮汽车公司的价格调整与碳酸锂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密切相关。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发展高度依赖资源,使用锂、镍、钴等金属等关键材料。其中,锂占正极材料生产成本的近一半。市场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从年初的68000元/吨继续上涨。到目前为止,价格约为50万元/吨。
业内人士认为,锂价高企主要是供需不平衡。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产销超过350万辆,同比增长1.6倍。2022年初以来,快速发展势头持续。
业内人士也认为,没有必要对高锂价格过于紧张。一方面,市场机制本身将发挥调整作用。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在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对接和市场供应保障。吴艳华说:我们预计,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产能将相当可观。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保持稳定增长时,可以保证上游供应。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锂业务运营研讨会,听取重点企业的生产、扩张和销售,要求上下游企业加强对接,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引导锂盐价格合理回归,更好地支持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加快了动力电池回收系统的完善。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动力电池回收试点已在17个地区和中国塔公司开展。截至2021年12月底,173家相关企业在全国设立了10127家回收服务网点。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和正极材料的形成有助于释放更多的碳酸锂产能,促进价格恢复正常。
根据长江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新注册企业数量达到1.07万家,占企业总数的80%,原本荒芜的动力电池回收轨道突然变得拥挤。特别是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宁德时代、天赐材料、格林美等巨头加入,直接引爆了整个轨道的投资热情。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各大券商几乎异口同声地喊出了千亿风口的诱人口号。例如,吴国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2025年、2030年和2035年,预计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空间将分别达到675亿元、1387亿元和2946亿元,2020年至2035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8%。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从一开始就引发了新进入者的涌入。后果是什么?广发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断言,该行业已进入赛马圈地阶段,导致竞争环境恶化。
李明介绍,废电力电池的回收价格是根据钴和镍的当前价格乘以一定的折扣系数来确定的。去年,回收折扣系数最低为50%-60%,后来增加到70%-80%,后来增加到100%以上,最近增加到106%。由于废电力电池锂盐价格大幅上涨,价格倒置。
除锂盐价格飙升外,动力电池回收折扣系数大幅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万家企业竞争激烈。
赵晓勇说,自2018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公布了三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俗称白名单,共有47家。换句话说,2021年新涌入的1万家企业大多是小型车间企业。
这些小型车间企业是主要的回收力量。四川启阳汽车集团董事长王琦表示,根据2018年的数据,当年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达到7400吨,但当年全国首批5家白名单回收企业共回收处理了约0500吨退役动力电池,其余退役动力电池流向非正规回收网点。从市场反馈来看,目前正规网点回收的动力电池只占20%左右。她说:这不仅使正规回收网点的建设无用,而且流向非正规回收渠道的动力电池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扰乱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正常发展。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僧多粥少的现象日益突出。许多企业在启动新生产线的同时,长期处于吃不饱的尴尬状态。李明说: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已建成80-90gwh产能,规划产能近100gwh。目前,大多数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很低。
东吴证券预计2022年工信部白名单企业产能约35%。随着电力电池退役量的增加,预计到2025年,产能供需将逆转。
记者了解到,废电力电池的回收主要有三种技术路径:火法、湿法和物理法。国内废电力电池回收企业最主流的技术路径是湿冶炼,但废电力电池早期需要低温焚烧,会产生空气污染;后期提取过程需要添加酸碱和危险废物。
动力电池回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最后一公里。它首先是一个环保行业。只有在无害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回收才有意义。但现在很多人只把它看作是一个‘金矿’,尤其是许多缺乏环境意识和污染处理能力的车间。在无序的竞争中,环境压力很大。赵晓勇说。
在无序的竞争中,坏钱驱逐好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浙江电力电池回收龙头企业相关负责人王刚(笔名)告诉记者,他们没有环保等成本压力,利润率大于我们,愿意在回收时支付更高的价格。
一些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到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环保属性,促进其标准化发展尤为紧迫。
王刚建议加强政策法规的约束力,严格履行主要责任。欧洲、美国、日本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严格的电池回收环境法规,要求生产者履行回收责任,采取激励措施促进消费者参与回收,形成更完善的回收体系。中国应积极推进电力电池综合利用的立法工作,加强顶层设计。现有的行业标准不能涵盖电池回收的各个环节,行业体系标准研究尚未进行,到目前为止,国内只发布了10多个国家标准,14个行业标准,主要集中在梯度利用和回收的一般要求和技术规范,各环节细分标准仍需完善,迫切需要加快退役电池回收标准体系的建设。
鉴于大多数退休动力电池流向非正式回收网点的隐患,王琦建议进一步完善动力电池可追溯性机制,加强各网点的标准化管理,并给出动力电池识别码。同时,结合市场发展需要,建立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资质标准,增加新能源汽车回收拆除的技术规范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