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成为红枣产业兴疆新引擎
4月中旬的新疆,枣树开始冒芽吐绿,一片勃勃生机。期货日报记者跟随郑商所调研组一行来到弥漫着浓郁枣香的麦盖提县,深切感受到红枣期货的上市和“保险+期货”项目的持续落地给当地带来的红火日子——红枣已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金果果”,有效保障了广大枣农的收益。
红枣期货打破丰产不丰收“魔咒”
三面环沙的麦盖提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聚居着13个民族。2021年,麦盖提县56万亩红枣总产量达26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0%,是名副其实的“红枣之都”。
记者走进麦盖提县,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红枣树挺立在田间。眼下正值枣树休眠期,三乡十八村42岁的村民衣米尔·艾力正背着药桶为自己家的18亩枣园打药。看到前来的调研组,他立即停了下来,指着枣树下面绿油油的草解释,“不打除草剂,会与枣树争肥”。
“赶上好年景,我们18亩地收益3万多块钱,但是赶上价格不好的时候,收益不到两万块钱。产量高的时候收益未必好,就像前些年没有红枣质量标准化的时候,我们的产量很高但都卖不上价。贸易商来看枣,扒扒拣拣直摇头不说,还使劲压价,整得我们种枣都没了信心。”衣米尔·艾力说。
记者在采访麦盖提多家农户时发现,衣米尔·艾力只是众多种植户中的一员,这种困境大家之前都遇到过,每当产业结构、消费环境变化,红枣价格波动加大时,枣农便毫无招架之力。如何帮助枣农打破丰产不丰收的“魔咒”,是红枣产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对枣树进行疏密改造,可以提质增效。“比如,你有四棵树,但不一定有两棵树结的红枣卖钱多。枣树太密了,互相遮挡阳光,不通风不透光,结出的枣子质量不行。”麦盖提灰枣产业协会会长赵志中说。
不难发现,红枣期货上市后,在助力产业标准化的同时,也促进了产业集聚、提升价格影响力、维护产业健康发展。
记者来到新疆果业集团位于麦盖提红枣产业园的加工基地的一体化无尘车间,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工作人员正在流水线上忙碌着,万吨红枣正有条不紊地进入分级、清洗、烘干、精选、包装流水生产线,一批批红枣期货交割品被装进“麦盖提灰枣”的标准箱里,还有工作人员正开着小型运输车来回穿梭,将包装好的成品箱码垛堆放。
正是有了红枣期货,交割库和冷链平台等带动企业集聚的同时,也有力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产业链的延伸,增加了就业。
“企业需要仓库或冷链平台,我们没这个平台的时候,企业都是将红枣运到沧州甚至全国各地。我们以前建过红枣产业园,但没有交割库、没有保鲜库,往往一家企业来了以后,收购完就走,缺少红枣产业链的加工过程及过程中的用工。今年,我们县的红枣期货交割库进行了系统交割,进一步为当地红枣产业聚集发挥了重要作用。”麦盖提县委副书记刘志赋说。
刘志赋进一步解释称,红枣产业园刚建起来的时候,一年的加工产能是1000吨,而建完交割库,就变成2万吨、5万吨,今年更是到了10万吨,聚集效益就出来了。此外,当地引进了满疆宏果业、新疆果业等大型果业进驻,生产线也从之前的4条增加到目前的21条。
记者注意到,产业园内,红枣期货交割库的周围还有纸箱加工厂、枣产品深加工(如枣醋、枣酒、枣饮品等)企业、餐厅、商店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园区内还有红枣交易中心、快检中心、电商中心、物流中心等配套机构。
随着红枣交割库的设立和产业链企业的入驻,以红枣产业园为中心、依托红枣产业促进整个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趋势越发明显。红枣的产量和品质、品牌影响力等附加值逐步提升,麦盖提也由原来的原料产出大县一跃成为红枣生产加工大县。
“红枣加工量大了,对纸箱的需求也大了。以前我们单卖黄皮箱,而自从引进企业之后,红枣产业链不断升级,系列产品的包装需要各式各样的箱子,我们的纸箱厂就被盘活了。”华翼纸箱厂相关负责人王哲思说。
正在厂里干活的新疆慧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人热汗古丽·艾山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到内地打工面临一些难题,一是距离太远,二是语言沟通困难,三是生活习惯差异。目前产业园建设比较完备,许多群众在园区的红枣仓单加工厂工作,实现了“离土不离乡”,大家骑着电动车就能上班,“在厂里上班收益还不错,能顾家还能挣钱,一举两得”。
在麦盖提调研时记者发现,除了红枣生产、加工、传统销售环节外,红枣市场的电商运营规模近年来更是增长迅速,进而拉动了当地土特产、快递等业务的发展。据巴福先介绍,在红枣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下,已有3000余人从事有关红枣劳务、运输、电商、零售服务等工作,极大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了职工群众转型就业、多元增收。
红枣期货的精准支疆、长期援疆,为麦盖提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提供了新支撑、作出了新贡献。
“保险+期货”成了枣农的“定心丸”
随着红枣产业的集聚发展,“金融活水”精准灌溉,麦盖提县“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持续落地,保障了枣农的收入,提高了枣农的种植积极性。
在红枣加工厂,正在分拣的工人家中种的也有枣树。热而汗古丽·艾山开心地说:“第一年推‘保险+期货’的时候我们犹豫了,之后我们年年积极参加。这不,去年红枣收获季节价格跌至三四块钱一公斤,但我们的收益并未因价格下跌减少。”
“有了红枣‘保险+期货’,再也不怕价格下跌了。”这句话,已经成为麦盖提县枣农的口头禅。
阿娜古丽·买买提家是麦盖提县希依提墩乡英也尔村比较富裕的人家,临街有商店,院里有羊群。据阿娜古丽·买买提介绍,她家种有26亩枣树,每亩地的收入在2500元左右。通常一亩地的产量有400多公斤,这样的产量在当地还算不上高产。
当问及对红枣“保险+期货”的想法,阿娜古丽·买买提笑着说,随着村里人逐渐了解到什么是红枣“保险+期货”,并且都得到了“保险+期货”的实惠,现在村民们参保可积极了,几乎所有的种植户都参加了这个项目。
目前,他家种植红枣30亩。去年他个人缴纳保费每亩地仅50元,不仅红枣收入不错,而且获得了一笔9535元的赔付款。他说今年会继续参保,并且计划扩大种植面积。
东风村支部书记龙超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保险+期货”项目已经成为当地红枣种植户的必选项,所有种植户都参加了,并且对于这个项目非常积极。
据了解,“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开展的首年,当地就为189户当时的贫困种植户的1804.9亩红枣提供了价格保险,最终实现赔付共计39.85万元。此后,红枣期货大踏步开启助农增收征程。
数据显示,2020—2022年,麦盖提县红枣“保险+期货”项目累计覆盖红枣种植面积16万余亩,为14019户枣农提供价格风险保障。项目累计赔付金额4135.43万元,亩均赔付258.3元,人均赔付2953.88元,对农户实现的赔付超过农户自缴的10倍。枣农通过参保“保险+期货”项目,告别了过去“靠天吃饭、丰年卖不上价”的焦虑。
“红枣期货的确起到了期货援疆、支边的作用,服务了新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愿我们的红枣产业红红火火,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定居新疆多年的河南籍枣农周东海说。
下一篇:欧洲央行需平衡经济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