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市场前景广阔
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与以往相比,此次任务远征一号S上面级采用新型曲面栅格过渡段,该部段减重35%,提升了火箭运载能力。测量系统首次采用天地基一体化测控模式,可自由切换天基与地基测控时间,具备全程无盲区测控能力,任务适应性得到极大提升。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卫星互联网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产业链景气度向上。卫星互联网包括了卫星的制造与发射、卫星载荷的测试测量,以及卫星的运营和应用等环节。建议重视星上载荷、测试测量、卫星应用三大主线。
事件驱动 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升空
7月9日19时,长征二号丙/远征一号S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随后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与以往相比,此次任务远征一号S上面级采用新型曲面栅格过渡段,该部段减重35%,提升了火箭运载能力。测量系统首次采用天地基一体化测控模式,可自由切换天基与地基测控时间,具备全程无盲区测控能力,任务适应性得到极大提升。
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通过发射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域,构建具备实时信息处理能力的卫星系统,是一种能够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的新型网络。
根据赛迪顾问数据,卫星互联网发展目前主要为三个阶段。与地面通信网络竞争阶段(20世纪80年代-2000年),以摩托罗拉公司“铱星”星座为代表的多个卫星星座计划提出。主要以提供语音、低速数据、物联网等服务为主。对地面通信网络补充阶段 (2000年-2014年),以新铱星、全球星和轨道通信公司为代表,主要是对地面通信系统的补充和延伸。与地面通信网络融合阶段(2014年至今),以一网公司(OneWeb)、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等为代表的企业开始主导新型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卫星工作频段进一步提高,向着高通量方向持续发展,卫星互联网建设逐渐步入宽带互联网时期。
卫星互联网以低轨为主,是卫星通信发展高级阶段,具有广覆盖、低延时、宽带化、低成本等特点。由于卫星轨道和频谱资源具有排他性和时效性,卫星星座建设存在明显的“先发优势”,是发展的新高地。
行业前景 国内卫星互联网市场发展机遇良好
按照轨道高度,通信卫星主要包括LEO(低地球轨道)、MEO(中地球轨道)、GEO(地球静止轨道)、SSO(太阳同步轨道)以及IGS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其中低轨卫星由于传输延时小、链路损耗低、发射灵活、应用场景丰富、整体制造成本低,适合卫星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同时,地球上超过70%的地理空间,涉及30亿人口未能实现互联网覆盖。建设卫星互联网是解决地球“无互联网”人口数字鸿沟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网络信息地域连续覆盖普惠共享的有效补充,行业市场空间巨大。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国内主要市场对卫星互联网需求在2025年预计将达到447亿元。
近年来,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鼓励推动卫星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及商业化服务,行业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2020年4月,卫星互联网作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代表之一,被纳入新基建范畴,各地政府和相关企业纷纷加快布局。在顶层设计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建设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在各省市层面,多项扶持商业航天行业发展的规划政策陆续发布,为促进卫星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
目前我国已经发布计划的星座项目大部分已经发射了试验星,从已经发布计划的卫星星座规划来看,卫星互联网卫星规划总数量超过1.6万颗,其中中国星网的星网工程计划发射12992颗卫星。
据SIA数据,2021年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约为292.5亿元,预计2025年将升至446.92亿元,2021年-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11.2%。从整体规模来看,国内卫星互联网体量较小,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受益于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多项鼓励推动卫星互联在各行业规模化应用的政策措施,国内卫星互联网市场发展机遇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