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东英基金丁晨:未来在港中资基金肯定也有一片天
相较于香港的其他中资金融机构,中资基金这个群体相对要年轻些。作为最早赴港的中资基金南方东英基金于2008年落地香港,还未进入第十个年头。
南方东英基金总裁丁晨还记得当时刚来时,遇到的挑战。尽管在此之前,丁晨已经在国内的基金公司拥有多年的经验,也曾经作为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负责人发行了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即合格境内投资者投资海外的产品。
在丁晨的记忆里,落地香港发行了产品后,南方东英的关键任务是如何将产品卖出去。面对已经成熟的香港基金市场,海外投资者更为理性,包括南方东英在内的中资机构都面临了这一问题——到底怎样才能把自家的产品卖出去。
“海外投资机构客户只能一家一家去磕,总会找到匹配的一家。”丁晨将这个过程比喻为在港中资基金的二次创业,尽管在国内大家对于南方基金很熟悉了,但是对于他们来说,香港南方英东却是个新来者。
或许,比起中资银行和券商来说,在港中资基金确实要年轻些。但是丁晨认为,若是能够很好抓住机遇,在港中资机构也将拥有一片天。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内地个人财富持续增加,据招商银行和贝恩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1千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规模已达到158万人,全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到165万亿人民币。
“这就是我们的机会。”丁晨觉得,这些高净值人群也是在港中资基金潜在的客户,“能够针对这些群体提供一些服务就是机遇。我们也会发行一些国内稀缺,同时也是国内客户熟悉的产品,比如投资中国新经济板块的ETF,包含了A股,香港,美国上市的代表中国未来的最优质的股票,包括的股票有腾讯,阿里巴巴,茅台等;还有便于散户对冲的恒指,国指反向ETF;也有投资石油的商品期货ETF等。”
与此同时,MSCI宣布将A股纳入指数,这在丁晨看来也是非常难得的机遇。这意味着对中国市场感兴趣的全球投资者会增加。
事实也是如此,就在入摩宣布的几个小时里,丁晨就收到了好几个潜在海外投资者的意向问询,希望能够与南方东英进行合作。当然入摩之后,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成熟的海外基金落地香港或者加大香港市场投入——这对于仍处于成长期的中资基金来说,未来将面临越发激烈的竞争。
关于在港中资基金的成长历程,丁晨有话说:
Q:中资券商近年在港速度崛起。中资基金公司在香港的发展状况如何?
A:中资券商确实发展很快,但是我觉得未来在港中资基金公司也会有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尽管现在看起来发展比其他机构慢些:不要着急,得有个成长期。
就过去的这些年来看,关于中资基金公司在香港的发展,最重要的历史时刻之一就是2011年RQFII制度的推出。
鉴于RQFII制度的推出,作为中资基金的管理人,我觉得我们(中资基金)可以以香港为桥头堡,做跨境业务,把海外的钱带回中国,这个业务就算实质性开了一个通道,让我们可以经营这块业务。
从2011年之后,通过公开数据可以看到,中资基金在香港,不管是主动(基金)、被动(基金)方面等,都取得了一些成绩。
Q:2012年到现在,在跟外资投资者沟通时,觉得他们对于投资中国市场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A:有很大变化。彭博用我们的RQFII ETF产品规模变化生成的数据编制了一个“中国投资信心指数”,因为南方东英A50 ETF是一个海外投资中国股市标杆性的产品,他们希望通过这个产品反映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投资趋势变化。
从这个投资趋势可以看到,在人民币资产方面,海外投资者跟中国投资者一样,投资意愿有起有落。当其他市场产品本身比较好的时候,或者自己原有的市场投资机会减弱的时候,这些海外投资者就会想分散投资,或者美元贬值时,他们也需要看看其他的强货币产品。他们的投资变化主要受这两个因素的变化。
就我自己的观察,随着他们对中国市场越来越了解,海外投资机构对于中国市场的投资意愿越来越大。
Q:中资基金落地香港后,在产品或者渠道等方面遇到了哪些困难,比如以现在的明星产品ETFA50为例?
A:是,包括渠道在内都很困难。第一是大家对你(基金公司)不了解,对你没有信任度,中资基金得不停去做推荐,找到匹配的渠道以及投资者,直到把整个产品的生态系统做好。
Q:最开始的时候,中资基金公司的主要的申购者是谁?
A:最开始是机构。坦率讲,2012年市场环境还比较好,以南方A50 ETF为例,基本上一开始80%到90%都是机构投资者。之前(投资者)只有QFII(备注: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这个渠道可以进中国投资,产品比较单一,市场选择也比较少。
2012年,市场扩展了RQFII(备注: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与此同时,大家对人民币的国际化、对人民币的发展等有预期,各家机构都有憧憬,希望能够配置一点人民币。
除此之外,市场上对于MSCI终有一天会将A股纳入有预期,国际投资者也开始考虑提前布局中国市场。
因此,从2012年、2013年开始,机构投资者对RQFII ETF有比较积极的反应。
随着市场的变化,现在也越来越多的散户参与申购南方A50 ETF,到目前为止,五成左右是散户投资者。这也是中资机构在香港发展的一个很大的变化,散户增加了。
Q:MSCI宣布A股正式被纳入,这对于在港的中资公司有哪些机遇?
A:机遇肯定有。我觉得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肯定是有很大的机遇,中资机构在香港做跨境业务,除了帮着把外国的钱投到中国市场外,,同时也为内地资金走出来提供服务。
海外的钱投中国市场,以前的限制还是比较多,现在有了QFII、RQFII,再加上股票通、债券通等,对于海外投资者来说,投资中国市场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投资工具多了,参与的机构也随之多起来,对于在港中资机构来说,机遇也就更多了。
实际上,入摩是一个很好的催化剂,比如国际上包括欧美养老基金,以及大型的投资机构等都会随之开始布局投资中国了。投资中国的国际资金和客户越来越多,这对于我们在港中资基金来说是难得的机遇。是中国金融市场和国际市场加快融合带来的机遇。
但是挑战同样也出来了。相较于以前,将来越来越多的海外资管公司也将参与到投资中国的竞争中来,香港作为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必定成为最激烈的战场,对于我们中资基金来说,未来竞争会更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