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九次打破自动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昨天,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海洋文章的经验,建设新时代强大的海洋省。2021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49万亿元,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9万亿元.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8%,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6%.5%,海洋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二。
今年以来,山东省海洋经济持续稳步改善。海洋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引擎作用不断增强,主要有四个明显的特点:海洋经济弹性强。面对需求萎缩、供给影响和预期疲软的新形势,山东省充分发挥海陆资源整体发展优势,推动资源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配置,不断拓展蓝色经济新空间。主要海洋产业持续稳步恢复,海洋交通、海洋化等支柱产业发挥了作用“压舱石”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设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海洋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海水淡化、高端海洋设备、海洋生物医学、海洋碳汇等汇等重点技术项目的不断推进,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国海洋领域第一个冷冻电镜中心全面开放共享,山东省首个省级海洋技术专项规划“十四五”《海洋科技创新规划》正式发布。海运贸易发挥着主要作用。充分发挥港口作为国内外国际“双循环”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贸易产业作为战略支点。今年上半年,山东省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4亿吨,跃居全国沿海省份第一,同比增长5亿吨.5%;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21万标箱,同比增长8%.0%;全省区域综合经济伙伴关系国家(RCEP),“一带一路”市场进出口额分别增加222.9%,35.7%。护送海洋经济政策。山东省政府发布了《2022年现代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山东省工业信息化厅发布了《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设备产业发展》“十四五”青岛发布了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5项政策,烟台发布了《关于加快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意见》,山东省海洋局、省农村信用社联合发布“船舶抵押贷”“渔业养殖贷”等20多种信贷产品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全面加快山东省作为交通运输部确定的交通强国确定的交通强国的建设“智慧港口建设试点”近年来,承接省份,坚持高点定位、智慧引领、科技支撑、创新驱动,全面加快智慧港口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1+N”开放合作的新模式加强了顶层设计。完成中国第一个智能绿色港口建设顶层设计方案,通过评审,与交通部水科院、武汉理工大学、平安、华为、海尔等知名机构和企业合作,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新码头研发和旧码头智能升级“双轮驱动”打造“硬实力”。加快青岛港(601298)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三期建设,建设智能集中空轨系统,建设新的先进自动化码头集群;将日照港(600017)传统集装箱码头改造为世界上第一个开放式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完成青岛、日照、烟台等5个港区传统散货码头的自动化升级,开发烟台港原油“管道智脑系统”等等,让老码头焕发出新的活力。
以平台系统开发为突破口,完善管理服务“软实力。。。建筑业第一个中央决策“智慧大脑”平台,让港口“更聪明”;建设港口“云生态”该平台拥有55万注册用户、50多万备案物流车辆和300多万日访问量,使更多客户和物流供应商能够实现准确的信息对接,获得增值体验;建设两个省级智能港口研发平台,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目前,山东省智能港口建设已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连钢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生产控制系统,青岛港九次打破自动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不仅算法最智能,操作最敏捷,而且实现了关键核心软硬件系统的定位,使码头有真正的“中国智慧”。
根据自然资源部周三发布的海洋经济统计,上半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海洋经济企稳回升趋势明显。今年上半年,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疫情频发,特别是上海、深圳等沿海城市,对海洋产业链供应链影响较大。国务院区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坚持国务院区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稳增长”主要基调,有效协调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海洋经济企稳回升。根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4.2万亿元,同比增长1万亿元.2%,主要经济指标在合理范围内。其中,传统海洋产业呈现复苏趋势。海洋原油和海洋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77.4%,12.4%;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0%.1%,3.0%;海洋客运量同比下降41%.与1月至5月相比,降幅收窄2%.9个百分点;海洋货运量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与1月至5月相比,增速增长0%.4个百分点;海洋旅游业可能触底反弹。统计显示,我国海洋新兴产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下半年企业信心增强。调查显示,57.上半年海洋新兴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67%.7%的企业预计年营业收入将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