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联会发布了1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数据
2月9日,乘联会发布了1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数据,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29.3万辆,同比下降37.9%,环比下降40.4%,创本世纪以来1月乘用车销量增速新低。
在车购税优惠政策在2022年底退出后,常规燃油车市场由于前期有大量的透支,1月全国常规燃油乘用车(不含新能源车)零售量96万辆,同比下降44%,环比下降37%。新能源补贴政策也在新年正式结束,各家车企推出了相应的促销政策,但同样受到了超前消费的影响,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33.2万辆,同比下降6.3%,环比下降48.3%。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车市没有实现1月开门红,是符合预期的合理走势。由于今年春节假期较早,产销环节工作日同步减少,销量潜力未得到充足释放。
乘联会分析认为,受政策退出以及春节假期影响,1月份车市无法实现开门红,但随着近期各地政府刺激消费政策和拉动经济政策的出台,将对2月车市起到极强的拉动作用。2月将是春节后的真正市场启动期,也是疫情三年结束后的市场启动期,因此蛰伏已久的消费市场会折射出巨大的新投资新消费机遇。
2月有20个工作日,同比多4天,有利于产销增量。由于今年春节偏早,形成节后完整产销安排的强大增量因素。 疫情后消费者购新能源车刚需小幅下降,叠加油价不太高,春节后燃油车市场下降的速度会放缓,有望形成较好的开门红增长。相信2月的市场应该明显回暖,节后车市会有一波入门级消费者的购车潮。
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3.2万辆,同比下降6.3%,环比下降48.3%。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25.7%,较2021年1月17%的渗透率提升8.7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43.8%;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1.4%;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2.7%。
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技术应用更加灵活,智能化水平占据领先地位,市场基盘持续扩大,1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0.6%,同比增加3.3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技术路线较为单一,智能化方面一直处于追赶态势,市场份额仅占4.4%,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新势力在1月份呈现疲态,份额13%,同比下降5.8个百分点;特斯拉在大幅降价后毁誉参半,但零售份额达到8.1%,提升2.6个百分点。
受新能源车国家补贴退出市场影响,各大车企在去年年底曾掀起了一轮涨价潮。而仅时隔一个月不到,多家车企近期宣布针对旗下车型实施降价方案。其中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头部企业率先大幅降价,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降至有史以来的最低价,虽然又遭到部分刚提车的车主维权,但销量却不受影响。
除了大打价格战,在新四化的竞争中也愈发白热化。除了新能源车企外,传统车企为了满足消费市场需求,纷纷加速自己的转型进程,迅速弥补在数字化、智能化领域的不足以保持竞争力。随着时间推移,智能化方面的配置将逐渐演变为车辆的标配功能,无论是传统车企生产的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都将智能化作为主打卖点之一。
虽然新能源车型依旧处在上升通道,但随着技术路线日趋成熟、电池及充电的功能性壁垒,且与传统车型的短兵相接,增速或逐渐放缓进入瓶颈期,寻求产品的差异化将是未来打破瓶颈的不二之选。
由于全球汽车芯片短缺和供应链受损,而中国的供应链稳定而强大,加之工信部等部委协调出口运力等瓶颈问题,近两年国际疫情下的中国汽车出口增长较大,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乘联会统计口径下的1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23万辆,同比增长34%,环比下降13%。1月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33%,中国制造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随着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以及服务网络的完善,市场前景向好。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市场销量340万辆,同比增长51%。2022年汽车出口均价1.8万美元,比2021年的均价1.6万美元有小幅提升。稳住国内市场之余,致力海外市场将是留给众多车企全新的课题。
目前中国汽车出口面临的风险有:短期的汽车出口运力不足、近期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风险、长期的高端技术和新品卡脖子等可能。近期各部委和海运企业共同为汽车海运出口排忧解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乘联会认为,未来车企仍需修炼内功,要投资与整车出口并重,强化海外的销售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培育海外汽车金融等消费信贷体系建设,让国内金融资本出海,助力海外的中国汽车消费增长。同时也要积极拓展新出口目标市场,建设良好的出口市场环境。
上一篇:期权买盘在本周三继续大举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