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营收与市值目标未达,但ESG领域成绩突出:挑战与机遇并存
3月26日,蒙牛(2319.HK)总裁卢敏放结束了其近8年的任期,遗憾地未能实现他曾雄心勃勃提出的“双千亿”目标。
回溯至2016年,卢敏放刚刚上任蒙牛总裁不久,便设定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即到2020年,蒙牛的营收和市值都要双双突破1000亿。然而,根据蒙牛3月26日发布的业绩公告显示,这一目标并未如愿实现。至2023年,蒙牛实现营收986.24亿元,虽然同比增长了6.5%,但尚未触及千亿大关;同时,净利润也出现了下滑,同比下降了9.31%。此外,截至4月1日收盘,蒙牛乳业的市值也仅为661.1亿港元,远未达到预定的千亿市值目标。
尽管在营收和市值方面未能如愿,但蒙牛在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却备受瞩目。蒙牛在MSCI的ESG评级中已经连续三年实现上调,并在2023年取得了“AA”的行业最高评级,是国内取得AA的唯一乳制品企业。同时,蒙牛也位列国资委“央企ESG·先锋100指数”食品饮料行业的首位。
当国内大多数企业还在对ESG这个概念感到陌生时,蒙牛已经踏上了ESG治理的征程。2019年,蒙牛就制定了ESG发展战略三年规划,确立以“守护人类和地球共同健康”为使命,“更营养的产品,更健康的生活,更可持续的地球”为愿景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2022年5月30日,蒙牛集团又公布GREEN战略,从可持续的公司治理、共同富裕的乳业责任、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负责任的产业生态圈、营养普惠的卓越产品五个方向发力,全方位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GREEN”可持续发展转型。同时,蒙牛还提出了“2030 年碳达峰、2050 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助力国家双碳战略落地。
根据规划,蒙牛计划在2030年带动合作牧场减少碳排放100万吨,使碳排放强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同时,所有牧场将实施绿色循环,改善100万亩土壤健康;蒙牛还将把旗下所有工厂改建为绿色工厂,实现50%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利用;此外,蒙牛还将致力于全供应链森林零砍伐,并在全球范围内积极保护、恢复和种植树木,持续推进行业的绿色可持续转型。
蒙牛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通过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和公益慈善等方式回馈社会。蒙牛投资建设中国乳业产业园,带动当地近2000农民工就业,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在公益慈善方面,蒙牛捐赠支出巨大,2022 年,蒙牛捐赠支出超过1.06亿元。志愿者参与活动人数众多,2022年蒙牛志愿者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达10,000余人次,投入志愿服务时间近20,000小时。
同时,为了深化公司高层对可持续发展工作的理解并提升全体员工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蒙牛积极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为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组织ESG主题培训,并制作《可持续发展课程》培训视频在公司的线上培训平台发布。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员工对ESG的认知,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与伊利相比,蒙牛在公司治理层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华福证券研报也曾指出,伊利之所以能够成为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关键在于其优秀且稳定的管理团队。伊利股权结构分散,无实际控制人,高管团队持股稳定且话语权强;而蒙牛则历经多任管理团队更迭,发展战略和组织架构不断调整,长期规划难以实现。
尽管在营收和市值方面尚未实现既定目标,但蒙牛在ESG领域的卓越表现足以让人对其未来发展充满期待。未来,蒙牛或可借鉴伊利的成功经验,在保持稳定管理团队的同时加强ESG建设,以实现更为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