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座上宾明日就踩到地底:大宗商品投资热潮或逆转
由于负利率提升了实物资产的吸引力,大宗商品投资触及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高水平,但随着金属和原油价格涨势遇阻,大宗商品投资潮或将逆转。
根据巴克莱的数据,今年前七个月约有510亿美元资金涌入大宗商品资产,为2009年以来最高水平。巴克莱追踪的19种大宗商品汤森路透/核心商品CRB指数较2011年水平下跌过半,显示出投资者争相借今年多个市场反弹之机获利。
因消费大户中国的增长出现放缓,同时原油、金属和其他产品也受到供应过剩的打击,大宗商品价格已下滑数年。汤森路透/核心商品CRB指数6月时涨11%,创下今年高点,但自那以来已回吐多数涨幅。去年跌23%。巴克莱商品研究主管诺里什(Kevin Norrish)称:
“今年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多数是出于策略性考虑,除非该类资产下半年持续带来强劲回报(我们认为这不太可能),否则资金将恢复外流。”
部分忧虑是由于猛增的资金多数来自频繁进入市场的投资者,而非希望进行长期投资的养老金投资组合经理。诺里什补充称:
“许多大型养老金基金和其他长期投资者总体上正在削减长期战略仓位。”
2015年上半年该领域获得395亿美元的投资资金流入,但下半年又流出459亿美元,全年净流出为63亿美元。同样追踪大宗商品投资流动情况的花旗分析师多希(Aakash Doshi)在研报中指出:
“9月应是大宗商品市场的季节性疲弱阶段,商品价格短期可能横盘整理或者稍稍走弱,资金持续流出被动指数型产品,或许是9月的操作模式。”
自大宗商品荣景以来,投资人把现金投入商品的做法已有所转变。在景气大好时,大宗商品被视为长期投资组合多元化的一种方式,可以增加通胀对冲并提高在高成长新兴市场的曝险。在当时,退休基金和其他长期投资者一举透过大宗商品指数互换、回补原油、农产品和金属,抢进对大宗商品的曝险。
而当大宗商品在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不仅表现不佳,而且还开始和其他领域的走势亦步亦趋时,这些投资人多数对大宗商品不再抱有幻想。如今,在央行数年来将收益率推低至微乎其微,甚至为负值,藉以重振温和通胀的努力后,大宗商品的投资动能才开始有所转变。标准人寿投资的策略师哈德森(Frances Hudson)指出:
“我发现人们对各种实体资产的兴趣回升,与金融资产形成鲜明对比。大宗商品买兴重现,有一些相同的推动因素:利率长期处于低位甚至是负利率,降低了持有大宗商品的机会成本。”
巴克莱数据显示,最近几年资金撤离长期投资者偏爱的指数互换,而转向以短线投机客和散户为主的交易所上市基金(ETF)。投资者发现,交易所交易产品(ETP)灵活度更高,不但提供布伦特原油和黄金等单独产品,也可以通过做空ETP来建立空头部位。从2010年至2012年,指数互换的资金流入规模有1196亿美元,而ETP仅为310亿美元。但这种情况已经逆转:从2014年起,指数互换已流出268亿美元,而ETP却吸引了379亿美元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