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风险集中释放后,机构也应及时整理调整
债券市场的持续一周调整让机构和投资者感到震惊。除了8万亿元的债务基础遭遇罕见的回撤外,28万亿元的银行金融管理也成为债券市场的大幅下跌“受伤最重”机构。然而,在央行连续两天公开市场成交量的支持下,17日债基和理财产品净值回撤显著放缓。
在净值转型基本完成的今天,金融产品的净值曲线应该跟随市场的波动,这被认为是债券市场从债券基础迅速下跌到金融产品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截至11月16日,3万种金融产品中有三分之一在过去一周出现了负回报。但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金融产品第一次破裂或收入回撤了。今年3月和9月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裂潮,但规模和速度都低于回调。那么,为什么这次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呢?作者认为,市场和机构至少有三个教训需要回顾和反思。
首先,这一轮债券市场的调整有迹可循,并不是完全突然的。11月11日债券市场逆转的公认原因是利率上升、疫情防控、房地产政策变化等多重因素集中释放,导致债券市场崩溃,机构交易踩踏。但事实上,由于流动性充裕,10月份1.3%的7天利率明显倒挂在2.0%的政策利率上,当时利率开始呈现低位等待反弹的趋势。
10月下旬,资本利率开始逐渐回升,11月上旬回归政策利率,但在此期间,机构错过了逐步减仓的机会。笔者认为,这与市场有关“沉迷”自今年年初以来,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该政策的敏感性并不重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1月16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到,为了防止通胀风险,大多数机构一直沉浸在央行应该防止通货紧缩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预期中。
其次,从机构内部反馈信息来看,大规模评估和收益率评估也是影响基金经理果断经营的背后原因。据笔者了解,10月中旬市场利率开始逐步上升时,部分机构已经意识到风险迹象,但基金经理不愿意主动迅速减仓,以保持年底一定的评估规模。一方面,仓位巨大,船难掉头;另一方面,基于宽松的预期,我没有意识到后续的风险会如此巨大。不仅如此,11月11日,当市场集中抛售或恐慌蔓延时,收益率评估让基金经理加快仓位和结构的调整,以保持收益率指标,然后踩踏。
这是成功的规模,失败的规模。市场波动是正常的,长期单边趋势本身就是风险积累的过程。债券市场风险集中释放后,机构也应及时整理调整,重新认识债券市场的风险和集中度。
最后,财务管理子公司规模的快速扩张与其主动管理能力不匹配,也是一个需要反思的地方。近年来,银行金融管理子公司诞生,短期内超过20万亿元,与母行渠道资源密切相关,工农建设外交关系、邮政储蓄招商银行等十大金融管理子公司规模占18万亿元。在新资产管理规定转型的催促下,金融管理子公司承担了扩大产品和规模的任务,以便在短期内连接和吸收到期的非标准金融产品。因此,规模在成立初期被视为最重要的评价指标。
然而,从这一事件来看,金融子对大量外包资金的赎回无疑是市场踩踏加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金融子公司的资金量而言,持续购买基金将扩大债务和牛市,但集中赎回也将增加基金的流动性风险。这个问题是什么?笔者认为,在金融子公司扩大规模的冲动难以遏制的情况下,必须进一步加快积极管理能力的建设,否则“更大规模——更多的外资——更强的反馈链”循环很难根除。